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宁海明代盐业文化

文章作者: 发表日期:2024-06-14 浏览次数:9744次

1368年,明朝建立后,相继在北部边境设立九个军事重镇,又称九边。九边的防御体系规模空前庞大,甚至超过了之前的朝代。这样庞大的防御体系所需军费的数额同样是庞大的。因此明朝的财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是对封建帝制的社会体系的一次巨大挑战。事实证明,明朝政府的确难以完成这样庞大的军费开支,只能通过吸纳民间的力量来积累财富,以供养九边防御。民间力量繁杂,大多是一些手工业者和农民。于是政府将眼光放在财力相对富裕的盐商身上。


明政府仔细斟酌之后颁布了开中盐法。即用盐的经营特权换取盐商资金的一种方法。开中盐法的实施将盐业逐渐发展壮大,并与政治力量相统一。从这个时期开始盐商便一直处于政府掌控之中。并且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一度成为垄断行业。以叶琪变法为代表,明中叶开始实施开中纳银制,虽然加强了盐业垄断,却进一步破坏了盐法,对盐业的畸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到了明朝万历时期,袁世振改革,承认"囤户"握有盐引的同时确定了大盐商的经营特权。


宁海在明代是重要盐产区。天启年间(1621-1627),宁海计有盐田25066亩,专业盐丁2691丁。宋时,年产盐35770余石;明代年产盐4885引(注:引是我国古代盐的专用计量单位,1引计400斤),是为鼎盛时期。当时,三门湾为浅水海湾,滩涂淤涨,长亭盐场的一些灶地离海日远,盐田日渐土沃卤淡,靠晒盐为生的百姓苦不堪言。有宁海诗人诗为证“筑灶烧盐傍海边,其中利溥苦堪怜。我郎若不专心力,难免场官比惰煎。”时任宁海长亭场盐课大使的卢储,十分同情盐民疾苦,请求朝廷准许筑塘毁灶、发展农业。塘保住了,田建成了,当地百姓铭记卢储恩泽,命名此塘为“卢公塘”。“人谪伊犁冰雪苦,思留古渡万年长。”如今,在胡陈港岸边的卢公碑上,我们依然能读到卢储为民请愿的执着与不悔。历史也验证了卢公的英明,此后三门湾区域逐渐弃盐转农、围塘造田,这才促使胡陈港畔长街镇成为宁海最大最重要的农耕区。


(文章来源:海燕文化工作室  文/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返回列表 >
电话:010-63430083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中盐大厦 邮编:100055 技术支持:快帮科技
Copyright© 2022中国盐业协会 京ICP备09095416号-3
关注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