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忘记密码?

发扬优良传统 发展人民轻工

文章作者: 发表日期:2022-12-23 浏览次数:2863次

发扬优良传统   发展人民轻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  张崇和



党的二十大,在总结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时提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一发展思想。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二十大精神,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轻工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建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为人民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要始终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为人民发展轻工。

 

 一、为人民开创“第一”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奋进,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征程。

旧中国百废待兴,新中国百业待立。当时,迫切需要发展产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稳定社会和民心。这一历史责任,更多地落在了轻工业身上。为此,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轻工业开创了八个“第一”。

为解决人民用纸,1950年1月5日至19日,轻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纸张会议,确定当年纸张生产计划,确立了“木浆为主、草浆为辅”的原料结构方针,确定“以东北为首,四川次之”的建厂方针。

为解决人民生活用瓷,1950年2月3日,轻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陶瓷座谈会议,确定今后陶瓷业发展方向,明确辅助私营陶瓷的方式,决定设计和生产“建国瓷”。

为解决人民日用杂品,1950年3月8日至14日,轻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座谈会议,讨论手工业的国民经济地位、发展方针和工艺美术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决议。

为解决人民用火柴,1950年6月5日至8日,轻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火柴工业会议,确定下半年全国火柴生产计划,决定由轻工业部负责制定火柴的原料标椎。

为解决人民食品原料和日用化学品原料,1950年6月27日至7月11日,食品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油脂工业会议,决定成立油脂工业总局,统筹全国油脂工业生产,各大行政区和各省根据需要可成立油脂管理机构,统筹本地区油脂工业生产。

为解决人民用烟需求,1950年7月28日,食品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卷烟工业会议,确定“以销定产”方针,实行计划生产。

为解决人民皮革用品,1950年12月5日,轻工业部和军委总后勤部军需部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制革工业会议,提出“利用猪皮开辟制革新资源”的方针,决定从1951年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州五个城市做好剥制猪皮的准备工作。

为解决人民用糖用酒,1951年9月22日至29日,轻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制糖和酒精工业会议,讨论甘蔗土糖改造、糖料按质论价、甜菜种子自给、甜菜废丝做饲料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这八个第一,建立了新中国八大日常消费品产业,成为国家振兴产业、经济立国、满足人民需要的重要基础。

这八个第一,体现了轻工业产业报国、产业为民的优良传统,我们永远不能丢。

 

二、为人民方便生活

轻工业提供的其他生活必需品,也都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创业过程。在轻工部的大力推动下,一些人民生活必须的基本消费品很快发展了起来。

为丰富人民日常用品,方便人民生活,1951年7月3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北京试行猪皮制革的决定》,北京开始有了猪皮制革。1951年12月,中国开始生产荧光灯。1953年9月上海灯泡厂拉出新中国第一根乌丝。1953年1月24日,轻工业部正式颁布火柴改制,梗长一律40毫米,盒子相应改短。1954年4月21日,中央度量衡厂在北京建成,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衡器厂。1961年7月,北京、天津、上海的塑料厂开始成批生产聚录乙烯鞋底。1958年3月11日,轻工业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轻工业产品展览会。

为了更多的人用上奶制品。1975年11月,王震副总理在全国食品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轻工部要会同商业部、林业部,组织联合调查,研究中国奶山羊发展情况。1977年12月12日,轻工业部在无锡召开全国乳制品工业会议,提出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展奶牛和奶山羊,有计划地建立奶业基地县。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1966年4月,中国盐业总公司召开加碘盐会议,决定集中加工与销区分散加工相结合,对甲状腺肿重病区专销,轻病区兼销,无病区不销。

为了新音乐生活,1970年5月7日,天津乐器厂创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手风琴,揭开了中国电子乐器生产的序幕。

为了丰富少数民族生活,1973年8月25日,轻工业部召开了第一次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供应工作会议,落实李先念副总理指示,部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为了更好地照亮生活,1974年1月初,中国研制成功高压钠灯,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发光效率为白炽灯的10倍。

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当年称之为三大件。这三大件,贴近民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三大件,做强三大件,最能体现情系民生,轻工生产为人民。

那个年代,结婚礼物,最好莫过于“三大件”。能买上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必然受到人人羡慕!1985年,全国一年的产量,自行车3200多万辆,缝纫机991万台,手表5447万只,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自行车,当年几乎是唯一的代步工具。全国三大名牌,有上海凤凰牌、永久牌和天津飞鸽牌。1985年,三大名牌自行车产量1008万辆。区域性名牌六个,有红旗、金狮、长征、金鹿、飞鹰和五羊。1985年,六大地方名牌自行车产量932万辆。这些名牌自行车,一般都凭票购买。很多人需要名牌新车,买不到。

上北大时,我羡慕有自行车的同学。毕业留校工作后,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到了轻工业部,开头两年在部长办公室工作,很少出差,接触企业少,想换新车找不到机会。后来,分管自行车行业的副部长的秘书,见我的自行车太旧了,主动帮助找了一张自行车票,我买了一辆凤凰自行车,骑起来多了一些好心情。

一位四川人,我的广安老乡,北大物理系毕业,留学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资助的研究生。回国结婚时,需要一辆自行车,想了很多办法,买不到。找去找来找到我。我已经当了副部长的秘书,同样要找关系,才帮助这位老乡,搞到一张自行车购买票。

三十多年后,我国自行车年产量8000多万辆,提供世界市场60%的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

缝纫机,三大件之一,民生产品。在那些年月,人们穿衣服,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谁的家里有一台缝纫机,谁的生活就是一种新水平。后来,轻工业部大力发展了缝制设备。目前,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大国,正在走向生产强国。

消费品短缺时代,一块怀表,成为传世之宝。一只手表,更是倍加珍贵!为了更多的人能戴上手表,1973年4月,轻工部钟表研究所成功试制出中国第一块指针式石英电子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大哥在四川省交通厅工作,参加我国援助赞比亚,为赞比亚修建公路。那时候出国,拿双倍工资,回国可以在出国人员服务部买东西,买国外高档消费品。大哥回国时,买了一只瑞士手表,牌子叫欧米伽。大哥回老家,戴在手上,我和弟弟十分羡慕!拿着表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舍不得放下。真当无价之宝!

我上大学前两年,没有手表。需要掌握时间的时候,我得看阅览室墙上的挂钟,或者听收音广播的钟响,或者问有手表的同学。

后来,我们同班的一位同学,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有关系,可以买到便宜点的北京双菱手表。在那位同学的帮助下,我咬紧牙关,买了一只双菱表。那时的双菱表,走时不大准,经常要调校。做秘书时,我还带着这只表。

人们需要好手表,走时精准,买得起。轻工业就要推动技术进步,发展先进钟表业,发展上海手表厂、天津海鸥表厂、烟台北极钟等企业,满足人民需要。

生活用品,日常消费品,最贴近人民。人民需要,就要生产,人民需要什么样的用品,就要生产什么产品。一切为了人民方便,为了生活方便。

 

三、为人民酿制美酒

酒,是大家熟悉的民生产品。人民安居乐业,举杯相庆,以酒相邀。中国人不能没有酒,国事民事活动不能没有好酒。让我们看看中国酒业是如何为人民发展的。

说起酒,我们自然想到茅台。

1951年11月5至8日,贵州仁怀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地专卖部门同意,经征得业主同意,全部购买“成义烧坊”,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1952年10月,“荣和烧坊”并入茅台酒厂。1953年春,“恒兴烧坊”并入茅台酒厂。3家茅台烧坊合并成为国营茅台酒厂。当时,3家私人酿酒烧房设备简陋,规模很小,1949年解放时,年产酒20吨,生产难以为继。

轻工部等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茅台酒。1954年,国家投资8万元,扩建茅台酒厂。1957年1月,国家投资130万元,用于茅台酒厂的制曲、制酒、粮库、酒库及化验室的扩建。1959年4月,轻工业部组织工作组到茅台酒厂,对茅台生产工艺进行全面科学总结。同年,国家投资120万元,建设茅台酒厂。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茅台酒。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用茅台酒宴请贵宾,得到好评。也是这一年,朱德委员长关心茅台酒发展,挂电话指示贵州省领导:“是否考虑茅台酒的生产还是用传统工艺为好”。

1958年3月9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问贵州省委书记周林:“茅台现在情况如何?用的什么水?”周林回答:“生产还好,用的是赤水河的水。”毛主席说:“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

1964年4月,轻工业部党委,就保持茅台酒国酒名酒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国际意义,向中央写出报告。4月29日,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薄一波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高并保证茅台酒质量。

人们会问,毛主席当年提出的年产一万吨茅台的目标什么时候实现的?2003年11月21日,茅台股份公司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与此同时,产量突破1万吨,实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期望。目前,茅台年产量已经超过五万吨 ,年销量四万多吨,储能超过25万吨。股市市值超过3万亿元。发展多么迅速!贡献多么巨大!

中国人喜爱白酒,为了民生需求,为了发展酒,中央政府、轻工业部和地方政府规划支持办了许多酒厂。发展到后来,出现盲目,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反映强烈,人民不满意,政府又进行规范,实行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2002年,经批准,中国酿酒协会成立了白酒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到当年底,共发放白酒生产许可证3737家。再后来,中国轻工总会又推动白酒企业做大做强,年产量最多的时候达到1300多万吨。

近些年,人民需要喝好酒,喝美酒,喝更有品质的酒。我们的酒业协会,又引导白酒企业集约生产,增品种、提品质。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已经减少到1100来家,产量保持在700万吨到800万吨。未来五年,我国白酒企业将减少到1000家以内,品种品质将更加适应人民需要。

为了人民需要,轻工业发展了白酒。同样,当人民需要啤酒时,轻工业又加快发展啤酒。

建国初期,我国没有自己的啤酒花,长期以来进口。1950年,轻工业部组织青岛啤酒厂,在崂山县李村创建了啤酒花生产试验场,试种了32亩酒花,由此一举成功,开创了我国啤酒花生产新局面。

1979年8月,轻工业部向国家计委申报专项,扩建青岛啤酒10万吨。这个项目,长时间没有得到批准。1980年8月7日,谷牧副总理视察青岛啤酒厂,厂里同志汇报到这个项目。谷牧副总理当场追问,项目文件卡在哪里?9月1日,国家计委财政部下达了“关于青岛啤酒厂10万吨扩建任务计划书”。1986年竣工投产。

1983年8月6日,姚依林副总理考察青岛啤酒厂。青岛啤酒再一次得到中央的重视和支持。

早年,我国不产啤酒 。德国人在青岛建了啤酒厂。日本人在哈尔滨建了啤酒厂。中国人喝上了啤酒,慢慢地成了许多人生活习惯。后来喜欢啤酒的人多起来,党和国家又加大力度,发展啤酒工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轻工部积极规划,国家投入支持,建立啤酒专项,在全国新建72个啤酒厂,年增加生产能力300万吨。从而满足了当年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目前,我国啤酒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年产量4000多万吨,正在走向个性化、小众化、多元化,走向工坊啤酒、精酿啤酒、风味啤酒,很好地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新需要。

同时,根据人民生活需要,轻工业发展了黄酒、葡萄酒、露酒等,满足了人民更多层次的需求。

回头看看中国酒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轻工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为人民发展”三白”

这里的“三白”,讲的是纸盐糖。它们都是民生产品。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造纸,主要是生活用纸和书写用纸,外加少量的新闻用纸和包装用纸。总体上纸产品比较单调,纸产业比较落后。

新中国带来了新生活,人们生活用纸的需求多了。国家扫除文盲,需要课本用纸。发展书画艺术,需要文化用。发展新闻事业,需要新闻用纸。这些,都给轻工业增加了发展压力。为了人民的需要,国家加快发展造纸工业。

1954年4月,毛主席视察天津造纸厂。1956年5月25日,毛主席视察广州纸厂,看到机械木浆的粗渣没有利用,指示“要千方百计利用木材”;看到引进的第一台高速纸机在安装,指示“想办法快点投入生产,新闻纸就能大量供应了”。

人们生活进步,用电多了,需要各种绝缘材料,需要大量功能丰富的绝缘纸。电容器绝缘纸的研究开发,成为轻工业一个技术攻关的重点。1956年11月1日,公私合营的民丰造纸厂试制电容器绝缘纸成功,为我国绝缘电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满足人民用纸的需要,1957年,国家最大的佳木斯造纸厂建成投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遇到的一件事,很能说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轻工业。

一天晚上,七点来钟,我下班刚刚到家。接到部长值班室电话:晚上九点,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卫生纸销售断档问题,姚依林副总理主持,地点在中南海假山会议室,请康仲伦副部长参加,可以带一名助手。那时候,我是康仲伦副部长的秘书。

接完电话,我赶紧报告康部长,同时,按照康部长意见,通知造纸工业局局长,带上资料和意见,陪同参加会议。

国务院领导同志,日理万机,为了“小小的卫生纸”,晚上紧急召开会议。这是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国之大者,民生为上!当时,让我感悟极深:民生问题,天大的事,必须争分夺秒,抓紧办好!

课本纸、书画纸、新闻纸、包装纸,一纸难尽,纸纸关情,张张重要。没有为民情怀,就没有造纸工业大发展,就没有今天的“到处都有纸、到处不缺纸”!

目前,我国造纸每年生产1.07亿吨,年营业收入接近8000亿元。对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满足其他方面需求,贡献是很大的。

盐,人们天天要用,顿顿离不开。盐业发展成为新中国的当务之急。为了加强盐业发展,中央在建国之初就对盐业体制进行了改革完善。1953年2月3日,毛泽东主席指示轻工业部改革盐业体制,由原来只管生产,改为产销合一的体制。1954年1月1日,商业部中盐公司合并到轻工业部盐务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57年11月,中央气象局协助在辽宁复州湾盐场建成我国盐场第一个气象台。

盐是化学工业之母,可以制成氯气,制成金属钠,制成纯碱、烧碱和盐酸。以氯和碱为原料,还可以合成上万种工业产品。对食盐,大家更熟悉,老百姓天天吃。

很长时间,盐是指令性计划产品。国家对盐,统购统销,指标性生产,指令性调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盐业体制,保留半个指令性计划产品,对食用盐继续实行指标性管理,对工业盐逐步实行市场性调拨。

早期,人民用盐,主要来自井矿盐。当秘书时,我跟着部长下过盐矿。井底很深,通道狭小,空气稀薄。盐矿工人艰苦,需要牺牲精神。身临其境,颇受教育。

当年,四川自贡,产大量井盐,历史上为革命做过贡献。当地有一个话剧,叫做《盐神》,讲的是历史上,打井找盐很艰辛,打了一口又一口,找不到盐,令人心灰意懒,甚至辞工回家。最后找到了盐,盐济苍生,悄悄送给红军,支援革命。很是感人!

为满足人民用盐需要,满足市场其他需要,轻工业大力发展了海盐,“七五”期间,在全国新建了三个百万吨盐场,建在山东潍坊、河北黄骅和辽宁营口。

我国湖泊资源丰富,发展湖盐是盐业的潜在增长点。我随康仲伦副部长,到青海,考察湖盐生产,推动湖盐发展。青海有大大小小盐湖100多个。一个大盐湖的盐,足够全世界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青海著名的大盐湖,有茶卡盐湖、查尔汗盐湖和柯柯盐湖。我国新疆,也有湖盐。

湖盐资源,大都在戈壁滩上,一望无际,没有人烟。早年采盐,很不容易。我陪着部长去过青海茶卡盐场、新疆托克逊盐场,看到盐业工人,作业相当艰苦,采盐、捞盐、嗮盐、搬运都靠人工,劳动强度大。但是这些地方的盐质很好,晶大质纯,盐味醇香。盐的形状多样,有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这些盐经过加工以后,食用起来很好,尤其可供大量化工用盐。

现在,我们的盐产品极其丰富。从资源上,有井盐、湖盐和海盐。从功能上,有普通食盐、加碘盐、调味盐、食品加工添加用盐、工业用盐和盐化工。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满足了其他方面的需要。

糖业的发展,也不容易。1953年2月20日,轻工业部在海南岛建立全国第一个甘蔗育种杂交场,开始培育甘蔗新品种。

在糖业史上,广东广西是蔗糖大省,内蒙山西是甜菜糖主产区。当年,我随康仲伦副部长,到这些地方做过调研,发现蔗农与糖厂命运与共,发现蔗糖废料综合利用的前景光明,发现糖农和糖企利益的“剪刀差”比较大。在调研中,康仲伦副部长提出,糖农和糖企要利益均沾,共同发展,制糖企业要反哺种甘蔗和甜菜的糖农,提出“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

糖业发展的人民性更充分。糖农与糖企,命运与共,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糖企有了原料来源,糖农有了利益保证。最受益的还是种甘蔗和种甜菜的农民。这种发展模式,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2020年,制糖工业协会的同志,在讲轻工业对农业的贡献时,还毫不谦虚地讲,“我们的制糖工业长期维护了4000万糖农的利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广西糖产量,不到广东的一半,五六十万吨。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赵维臣,到广西做副主席,对发展糖业很积极。轻工部很支持。广西大力发展蔗糖,农民大量种植甘蔗,成了工农共同致富的法宝。

三十多年后,2018年,广西糖产量超过600万吨,占全国的60%,成为真正的糖业大省!而且是全国糖业第一大省。

糖业,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甜蜜事业!

 

五、为人民改革创新

轻工业的发展,与党同行,与人民共进,与时代同向。在轻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为人民改革创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建国初期,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绪十分高涨,各行各业都只争朝夕,加班加点工作。许多单位,为了加快发展,追求产量,不讲方法,不求效率,鼓励加班,夜以继日,造成职工疲惫不堪,工作时间长了,效率低了。有的白天黑夜连轴转,工人异常疲劳,机器傍边瞌睡,甚至损坏机器。这种状况不能长此以往。

改变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改革创新。当时,轻工行业出了三位改革创新的典型。

一位是姜万寿,沈阳被服一厂,先进工作者,工务科长。在苏联科瓦列夫纺织先进操作法启发下,姜万寿提出了连续作业法。这个方法的核心是调整劳动关系,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改革创新这个方法前,被服车间的一个工人,从头到尾做成一件衣服,既要操作机器缝纫,又要取送面料,机器开一会儿,停一会儿,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应用新方法后,做领的专做领,做襟的专做襟,做袖的专做袖,絮棉的专絮棉,行燙的专行燙,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最后合成一件完整的衣服。工效成倍提高,质量也好。1951年1月10日,沈阳日报报道了姜万寿的创新事迹,沈阳市推广姜万寿工作方法,生产效率提高25%以上。轻工部在全系统推广姜万寿先进工作方法,提倡群众性改革创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职工加班加点,保护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第二位是刘景贵,东北工业部轻工业管理局第四橡胶厂劳动模范。他经常与工友一起钻研技术,综合大家经验,改进操作方法,不断地改革创新,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位是张淑云,天津恒大烟厂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她依靠在生产劳动一线的经验,摸索总结出先进的方法,为新中国烟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奠定了烟草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这三位同志,为社会主义轻工业建设发挥了很好的改革创新作用。1951年11月8日,轻工业部发出正式通知,号召全国轻工行业学习推广。三位同志的改革创新精神,一直延续和弘扬在中国轻工行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掀起企业改革的热潮,轻工业又出了三位改革典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是马胜利。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三大代表。1984年,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推出改革“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在全国近千家企业“求承包”的呼声下,1987年,马胜利承包全国一百家亏损造纸厂,组建“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虽然,马胜利最后失败了,但是,这种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十分宝贵,值得弘扬。

第二个是步鑫生。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全国轻工改革典型。步鑫生1980年出任厂长,带领职工搞改革,小厂破“大锅饭”,企业飞速发展,一年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步鑫生改革的核心是联产计酬制,做多少衬衫,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步鑫生改革的观念很超前,较早提出:“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请假不发工资,专治流行泡病假”;“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1983年,步鑫生改革事迹成为全国典型,“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浙江省委肯定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要求积极支持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1983年11月5日,胡耀邦总书记在新华社内参上批示:“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精神值得提倡。对于那些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讲,步鑫生的经验应当是一剂治病的良药,使他们从中受到教益”。今天,我们看步鑫生,不是看一个工厂,不是看一个人,而是要看到,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时代需要步鑫生这样一个人来推动全国的改革创新。

第三个是龚雄。福州铅笔厂厂长。改革开放之初,福建领风气之先。龚雄是那个时代福建的风云人物。他打破“铁饭碗”,按劳取酬,立下军令状,一年实现扭亏为盈,破格提拔为福建市副市长。1984年,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书记项南写信,要求给企业松绑放权,给人事权、财务权和经营权。龚雄就是其中一个。龚雄不愧是轻工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和杰出代表。

被服、衬衫、橡胶制品、纸张用品、铅笔文具,这些都是人民的必需品。不仅为人民生产,还要为人民改革创新,这是轻工业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六、为人民培育名品

轻工业是消费品工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轻工业必须为人民培育名品,生产精品,提供人民满意的产品。

为服装更标准更合体,1974年4月,轻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发出《关于制定服装规格统一标准,进行人体体型测量调查的通知》。1975年1月,又发出《关于发展成衣生产的通知》,要求扩大成衣比重,服务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为家具更标准更多样,1975年7月,轻工业部在吉林市召开家具标准会议,决定从根本上改变结构,发展板式家具,改革传统工艺,实行“先油漆后组装”的技术政策。

为了生活用品更美好,1979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轻工业部在北京农展馆举办全国轻工业新产品展销会,既展览,又销售,直接听取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意见。

为人们家居更美好,1983年11月,中央领导同志参观新型建筑材料展览会时强调,用三年时间,把建筑五金和卫生陶瓷的生产搞上去,做到配套生产,配套供应,基本改变依赖进口的状况。1985年10月4日,国务院87次常务会议,明确建立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推动大力发展室内装饰行业。

为人们放心使用燃气热水器,1993年2月16日,轻工业部召开首批16家燃气热水器安全质量认可标志新闻发布会。2001年4月8日,轻工业联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禁止产销直排式燃气热水器,至此,容易危及百姓安全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彻底淘汰。

为引导美酒生活,1952年9月,国家评出了8大名酒。其中白酒4名,分别是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陕西西凤酒。其余4名是绍兴加饭酒,烟台张裕红玫瑰葡萄酒、味美思和金奖白兰地。以后,1963年评出了八大名酒, 1984年评出了十三大名酒, 1989年评出了十七大名酒。

为满足改革开放后新生活需要,1985年9月23日,中央通过国民经济第七个五年计划。《计划》明确提出,“七五”期间,中国城乡人民消费将趋向多样化,将更加讲究食品的营养和衣着的改善,住房、中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比重将有较大的提高。适应这种情况,必须在抓好日用必需品的同时,大力增产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发展新品种和新产品,开辟新的生产门类。应当把食品工业、服装工业、耐用消费品工业作为重点,带动整个消费品工业的更好发展。这些计划内容,明确要求为人民发展新品名品。

为保证轻工产品质量, 1994年3月2日,中国轻工总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轻工知名企业质量宣言”活动,数十家企业签订协议,向社会作出承诺,为人民提供保证质量的产品。

为提升轻工产品质量,针对1987年“火烧温州劣质鞋”事件,1988年,轻工业向全行业提出,以质量为中心。1989年2月,轻工业部公布1988年伪劣产品名单,并列举了产品质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内部开展了轻工劣质产品展,开了自我暴露缺点的展览的先河,引起方方面的强烈反响,极大地强化了轻工产品的质量保障,提升了轻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水平。

这些年,为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推动轻工产品创新升级,基本解决了消费品“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先后八批评选出创新和升级产品500余个,引导人民群众消费,正在用人民满意的产品,替代一万多亿元的“海购”商品,促进国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

轻工业的这些发展表明,为人民发展轻工,不仅要提供需要的产品,而且要提供好产品、名优产品。

 

七、为人民多做公益

服务公益,回报社会,这是轻工行业和企业的优良传统。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大地震,轻工业部派出两个工作分队,参加国务院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从轻工部合作事业基金中拿出300万元,扶持灾区集体企业恢复生产。

1978年2月15日,轻工业部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轻工环保工作会议,公布一批清洁工厂名单。以后,每年将环保工作纳入轻工业部年度工作计划。1978年底,中共中央(1978)79号文件批转了轻工部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1980年4月23日,第三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同时成立了轻工环境保护学会。

1980年10月8日至15日,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重点企业电度污染治理交流座谈会议,22家重点企业介绍了经验。15日至22日,在浙江嘉兴民丰造纸厂召开轻工企业环境管理座谈会,交流环境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1998年3月28日,广东科龙电器公司、香港珠江冰箱有限公司和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共同出资2.7亿元,建设50万台全无氟碳氢环保冰箱生产线。

2003年4月,为支援国家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疫情,伊利集团捐款120万元,燕京啤酒捐款500万元,美的捐款1000万元,格兰仕捐赠高效杀菌消毒微波炉1000台,海尔捐赠冰箱1000台,小天鹅捐赠洗衣机100台。

最近这些年,为服务国脱贫攻坚任务,轻工行业产业扶贫估计在500亿元。轻工行业协会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公益活动。玩具协会组织企业,把玩具送到宁夏西海固,开展孩子陪伴行动。家电协会组织企业,将小家电送到凉山自治州,把爱心写进少数民族家。照明协会组织企业,把照明电器送到到贫困地区,实施中小学照明工程。眼镜协会组织企业,到航天城,到海南火箭发射基地,到大漠戈壁敦煌研究院,到雪域高原西藏,为科学家、技术人员、中小学生免费验光配镜。乳制品协会组织企业,把186万元乳制品送到江西赣南革命老区的一百多个养老院。

最近两年,抗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轻工行业企业捐款捐物,主动积极奉献。据不完全统计,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全国轻工业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10亿元。

轻工业的这些公益事业,举不胜举,生生不息,熠熠生辉。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更美好。

 

 

八、为人民实施战略

在轻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胸怀全局,为了人民,服务国家战略。

为了给人民生活增加供给,轻工业服务国家“大跃进”战略。1958年3月4至5日,轻工业部召开全国轻工业会议,组织轻工生产大跃进,确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轻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30%的指标。1958年11月26至27日,全国造纸厂厂长会议提出:“老厂翻一翻,小厂建一万”的口号。

为了城乡人民过上好生活,轻工业始终坚持“四个服务”。1958年12月10日,毛主席指示:“地方工业有四大服务:”一为农业服务(基本的),一为大工业服务,一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一为出口服务”。这里的“地方工业”,大部分指轻工业。国家提出缩小“三大差别”,轻工业在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提出扩大出口战略,轻工业坚持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成为我国国际贸易顺差的主力军。

为了人民衣食住行,轻工业坚决落实国家战略调整。1959年6月29日,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谈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把衣、食、住、用、行安排好,这是关系到六亿五千万人安定不安定的问题”。1962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党必须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农业和日用品,首先解决吃穿用问题。1962年3月7日,陈云副总理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今年计划指标要做相当大的调整,对重工业建设指标的调减要伤筋动骨,痛痛快快地下来,调减的指标用于加快发展轻工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插话说:“可以写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对于党和国家的这些重大调整,轻工业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很好地解决了人们吃穿用住行“有没有”的问题。

为了八亿农民,轻工业践行国家农业发展战略。1964年8月,轻工业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薄膜生产技术交流会议,推广大面积使用农业薄膜的经验。1965年7月14至22日,轻工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召开搪瓷制品面向农村产销联席会议,确定价格平均降低16.5%。同年10月,轻工业部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面向农村轻工业产品展览会。 1969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转轻工业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召开的全国食糖及糖料生产会议,强调要解决好蔗农口粮问题。

为了人民生活稳定,轻工业落实中央“抓革命促生产”战略。1969年6月至9月,中央推行干部“干校劳动改造”,轻工业部坚决执行,留下少数人在北京,组成“业务组”,负责抓生产,其余干部职工,先后下放江西分宜县轻工“五七”干校和河北固安“五七”干校,进行学习改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1970年7月20至8月12日,轻工业部还召开全国轻工业抓革命促生产座谈会议,努力保证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费品。

为缓解人民消费品供应紧张,轻工业部积极落实国家“六优先”政策。1979年11月20日,为改变全国市场消费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全国计划会议确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优先”原则,一是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二是挖潜、革新、改造措施优先,三是基本建设优先,四是银行贷款优先,五是外汇和技术引进优先,六是交通运输优先。在实施“六优先”原则的五年中,轻工业共完成基建项目投资103.36亿元,约占这以前28年轻工基建总投资的60%。通过这些项目建设,提高了轻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加了市场有效供给,,服务了国家发展,服务了人民生活。

为几千万糖农利益,轻工业主动减收让利。2001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一份有关食糖产销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信息上作了长篇批示,要求下决心整顿糖料收购秩序,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轻工制糖企业自觉贯彻总理批示要求,主动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切实维护4000万糖农的利益。

以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己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轻工业,成为永不退色的轻工精神。

 

九、为人民弘扬先进

轻工业在漫长的发展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评选先进、劳动竞赛、展会交流、培育英才、质量金奖、民族品牌等行业性、全国性活动,把先进的个人和企业推荐给社会,把先进的产品和品牌推荐给人民群众,推荐给消费者。

1955年11月10日,轻工业部、地方工业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在轻功系统深入开展劳动竞赛,保证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从这时候开始,轻工就有了评比交流、创造先进的机制。

1956年,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35个行业684名代表参加会议。1964年1月11日至30日,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提出,学习解放军,学习先进部门,大抓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开展比学赶帮增产节约运动。1990年12月22日,轻工业部表彰180名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120名全国轻工业先进工作者。

1994年12月28日,轻工总会公布授予108家企业“全国优秀企业”称号,授予107人“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1997年5月13日,轻工总会召开全国表彰大会,表彰10名全国轻工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100名全国轻工系统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1月8日,在全国轻工业工作会议上,轻工总会授予海尔等10家企业“全国轻工系统十佳企业”称号,号召全国轻工系统学习他们。轻工业管理部门开展的这些活动,集中体现了轻工业为人民争先创优、提升品质的工业文明。

1957年7月22日,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朱德接见会议代表并讲话。会议提出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要求“把我国工艺美术事业推向前进”。这实质上是要求为人民全面提升工艺美术的水平和品质。

1959年9月1日,轻工业部在北京故宫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工艺美术展,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同志前往参观。1972年9月3日至1973年1月27日,轻工业部举办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展会,共接待国内观众80余万人,接待世界9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近万人。1978年2月22日至5月28日,轻工业部举办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展,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每次展会,都评选出百花金奖、百花银奖。奖的数量不多,少则十来个,多则二十来个,获奖作品品质很高,极大地带动了工艺品水平的提升。

1984年1月19日,国务委员张劲夫考察青岛啤酒厂时题词:希望金质奖章不断闪出灿烂金光!1983年11月10日,北京提琴厂技师戴洪祥制作的小提琴,在第一届德国国际高级提琴制作比赛中,音质第一,荣获金奖。

1994年10月14日,中国轻工总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实施真皮标志新闻发布会”,举行首批真皮标志佩挂仪式。这是我国首例证明商标,向人民群众证明产品保证质量。自2000年实施名牌战略以来,到2007年,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举办的中国名牌产品及世界名牌产品表彰中,轻工业共有1957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有10个产品获得“世界名牌”产品称号。本世纪初,一些轻工行业协会,组织评选了“中国十大锁王”、“中国十大鞋王”、“中国十大真皮标志”。

这些先进性活动,带动了轻工业的整体进步与繁荣,推动了人民消费品供给水平的有效提升。

 

十、为人民创造未来

过去,轻工业奉献人民温饱生活;现在,轻工业奉献人民小康生活;未来,轻工业还要奉献人民美好生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为了碘缺乏的亿万人民的健康,特别是为了碘缺乏的广大青少年的健康,轻工业积极落实中央的要求,大力生产加碘盐,经过长时间努力,到2000年,中国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李岚清副总理致贺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国盐业公司颁发全球儿童事业贡献奖。

200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九部委联合宣布,正式启动“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关注学生健康和民族兴盛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学生、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将来,轻工业始终在坚持创新和创造。

深空探测是对未来发展空间的拓展。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神州六号,飞亚达采用中国轻工业钟表研究所研制的时间控制器,生产出“兄弟航天表“,宇航员带着该表进入太空,航天表与神舟六号共同见证未来。我国每一次载人航天,都有轻工业宇航食品进入太空,服务中国人未来空间的发展。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轻工技能人才是轻工业发展的希望。早在2002年,国家劳动保障部批准设立了第一批轻工业特有工种25个,其中海盐制晒11个,酿酒5个,乐器3个。目前,轻工已有140多个工种进入到国家职业大典目录。2006年12月20日,轻工评选出首批中国酿酒大师32名。四十五年八届共评选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40名。20年共举办轻工职业技能大赛66届次,参赛选手50余万人,决赛选手2.5万人,产生全国技术能手440人,轻工技术能手1771人,28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轻工业培育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创造人民生活美好未来。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国家的未来。这样的未来,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实现这样的未来,轻工业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号召,由中低端发展转向中高端发展,由数量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目前,轻工业联合会,正在以科技创新、质量标准、三品战略、绿色低碳、数字转型、产业集群、市场建设和人才支撑八大手段,推动全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目前 ,轻工业年营业收入超过20万亿元,利润超过1.5万亿元,出口创汇超过9000亿美元。轻工业对国家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税收和就业,贡献了超过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和出口创汇。这些,都为未来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做出了重要而积极的贡献。

未来需要轻工,人民是未来的主人。需要轻工人永葆为人民创造未来的伟大情怀。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民族轻工,百年伟业。几代轻工人,一部发展史,一部为人民发展轻工的辉煌历史。我们这些轻工后来人,要继承,要发扬,永续薪火,生生不息。

青年同志们: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的希望,是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你们要志存高远,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青年同志们:

你们是轻工业的希望,发展人民轻工是我们的共同使命。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轻工当事业,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努力推动发展人民轻工。要把轻工当行业,情怀行业,奉献行业,努力推动发展民生轻工。要把轻工当职业,熟悉轻工,精通轻工,努力推动发展高质量轻工。要把轻工当伟业,拼搏奋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发展强国轻工。

总书记讲,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服务民心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轻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鼓舞,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发扬优良传统,弘扬轻工精神,坚持不懈地为人民推动发展好中国轻工业。


返回列表 >
电话:010-63430083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中盐大厦 邮编:100055 技术支持:快帮科技
Copyright© 2022中国盐业协会 京ICP备09095416号-3
关注官微